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我校经济学院“龙舒医行”调研队于7月2日开始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入户调查。该调查计划持续15天,目标走访600户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
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实施16年,已有很多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和研究。然而一些潜在影响农民医疗负担的间接医疗支出甚少受到关注。“龙舒医行”以此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负担问题。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点对象。此次调查以此县为重点调查区域进行入户调查,试图在国家精准扶贫背景下更深入地了解低收入家庭的实际医疗负担。
团队成员到达汤池镇合影 村民 摄
赴舒城县前夕,团队于6月30日在南京进行预调研。预调研的目的主要是让团队成员充分熟悉问卷内容,初步了解调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并认真总结经验。同时测验了问卷的可行性,并进行完善。
7月3日调研团队在舒城县汤池镇开始了正式调查工作。在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获得了大量有效信息。
截至2019年7月12日,团队已经在舒城县走访了522家农户。他们分布在舒城县汤池镇、孔集镇、桃溪镇、干汊河镇和棠树乡。
经过团队调查和总结,受访者大部分为老年人,他们的子女多去外地工作。团队还了解到农村老年人是就医的弱势群体。他们因年迈无法劳作,收入仅仅依靠子女和政府补贴,因此一旦生病往往得不到充足的保障。这无疑是加重了整个家庭的负担。此外,他们对于医疗保险了解较少,不理解“新农合”等名词。据很多被调查者反映,大病报销比例不够高、小病报不了的问题是主要困扰。
在直接医疗费用之外,间接医疗费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团队成员了解到,如果农民患较严重的病,需要去舒城县城甚至合肥市医院就医,往返交通费用便可以达到两三百,县城、市区陪护费和子女工资的损失费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间接费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农村家庭的负担。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治,生病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甚至有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一位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叔叔说:“家里老人需要赡养,小孩子还在念书,我们哪敢生病。”一家人老小全靠他一个人在外打工赚钱,勉强维持家庭生活。他们畏惧疾病。如果主要劳动力倒下了,家里就立刻断了收入来源,难以承担日常花销。
团队还遇到一位卖西瓜的村民。他告诉团队,儿子离婚,孙子残疾,还未到60岁的他无法享受养老金补贴,平时通过卖瓜和打零工来撑起整个家。一位老奶奶提到自己患有眼疾,多次前往医院住院,但报销较少。膝下儿子离婚,孙子孙女由她抚养,在她最无助的时候,都是她独自一人挺过来的,说到这里,老人情绪激动,止不住地落泪。
队员在路边调查 尚袁东 摄
队员进行入户调查 尹丽萍 摄
经过此次调研,我校“龙舒医行”调研队深入观察到农村地区的弱势一面,深入了解到舒城县当地医疗负担的基本状况。同时,此次调研也让队员们收获颇丰,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认识。经过实地调研,团队将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更加明确今后的学习和奋斗方向,并开始意识到应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国家联系起来,用实际行动表明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接下来的调研时间里,队员们还将继续深入舒城县的其它乡镇,期待对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负担问题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
通讯员:张渝亭 尹丽萍 马荣
摄影:尚袁东 尹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