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为进一步探究具体村庄农业发展带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情况,我校金融学院“融宁乡音小分队”来到了水师营村村委会,探访水师营村特色产业新规划,体味“辽南第一村”的独特魅力。水师营村村委会负责人接待了小分队成员们。
地域优势
据了解,因水师营村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故而有“辽南第一村”之称。此地是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商贾云集,交通便利,有着“四陆一水一轨”的交通格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对水师营村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师营村所获荣誉 张宇璘摄)
产业规划
当谈及特色产业时,水师营村第一书记李娜讲到,旅顺口区的樱桃全国有名,水师营村在农业方面也是以樱桃种植为主,凭借旅顺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充足的光照,此地的樱桃虽比别的地区晚成熟半个月,但果实非常大,也十分甜,销量非常好,其下市的时间也比其他地方晚上一个月,樱桃种植周期相对较长,收入也非常可观。据副书记肖太斌讲述,水师营村去年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28000元,村民生活水平已高于许多村庄。
(水师营村第一书记李娜正在为团队成员讲述情况 张宇璘摄)
此外,肖副书记还提到,水师营村人多地少,土地总面积约500亩,其中约三分之一为樱桃产业。为响应政府的号召,水师营村已将重心慢慢转移到城市化推进中来,樱桃种植规模不再增加,因此,水师营村转向樱桃品种的更新。据了解,水师营村积极引进并学习先进改良技术,对樱桃进行嫁接,培育出了更结实、更耐运的大樱桃,成本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价格不断上升,现今的樱桃价格在每斤100元左右,反季的温室樱桃种植要求更高,数量也更稀少,售价达到了120元一斤。高质量的樱桃带来了更高的利润,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樱桃品种的创新之路上,这些都从另一个方面推进农业的发展,推进产业振兴,助力水师营村的可持续发展。
(水师营村副书记肖太斌 张宇璘摄)
在农产品零售方面,肖副书记还提到了政府的促进作用。除了多数农户自产自销,部分农户通过微信等进行网上销售外,政府还会举办会展,免费给农户们展示的平台,这也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方式;在农业保险方面,有些农业保险水师营村会进行统一办理,但大部分还是要农户自己寻找公司自己投保;在借贷方面,水师营村民间借贷非常少,承包种植大户多利用承包地去农业银行进行小额贷款,以获得资金支持。
脱贫攻坚
就脱贫攻坚而言,水师营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负责这方面的金忠振副主任讲述,水师营村的低保户已经从13年的153个下降到现在的21个,村委会将继续采取措施,在未来1-3年内,实现基本脱贫。金副主任坦言,要百分之百实现脱贫非常困难,现如今的低保户,有的是家里只有老人,孩子在外上学;有的是身患疾病,无法赚钱……多数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只能依靠低保补贴与政府其他补贴维持生活,从短期来看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的。但村委会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除了社会公共租赁房、免费社会医疗保险、取暖补贴、就医住院补贴,部分减免等政策外,村委会每年也会去低保户家里送米面油等,给家庭状况不好的村民送去一份温暖。
(团队成员与水师营村负责人在会议室交谈 张宇璘摄)
因为地理位置与国家政策的缘故,水师营村有许多地方需要动迁,动迁过程中的动迁养老金也是保障贫困居民生活的举施之一。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小的问题,李娜书记讲到,动迁需要做许多思想工作,有些村民可能并不愿意拆迁,或者觉得保险、资金不到位,危及到自身利益等情况,都会让动迁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贫攻坚的进程。
村情特色
在了解了水师营村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等情况后,团队成员向到场人员分发了团队自制的宣传册,就乡村振兴及金融理财知识等做了详细阐述。肖副书记就乡村环境方面介绍了水师营村环境治理的情况。为了美化环境,响应国家政策,水师营村积极进行垃圾分类、河道整治方面的工作,一步一步向着“美丽乡村”靠近。
(团队成员在分发宣传册 张宇璘摄)
水师营村约有8300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约有14000人,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村庄。虽然人口较多,但是水师营村在村建设方面成就非凡,他们的村规民约曾被评为“省级优秀村规民约”。此外,李娜书记告诉团队成员:“其实,我们村的最大特色是党建,我们设立了志愿服务团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开展了结对共建、走访慰问、追忆初心等许多主题党日活动,还设立了远程教育平台,从方方面面推动水师营村的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与水师营村委会负责人合影 张宇璘摄)
作为一个有历史、有发展的村庄,水师营是成功的。在水师营村与负责人的交谈,使得小分队成员对乡村振兴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其他各方面的进步也将从不同角度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进而助力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