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上海8月19日电(通讯员 高云帆 周轶恺)8月16至18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史理论宣讲团”的通讯员高云帆和周轶恺,参加了以“党史理论宣讲与红色精神探寻”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小组踏上了红色之旅,探访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重要历史遗址——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通过实地考察与理论学习,实践小组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也更加坚定了对红色精神的认同与传承的决心。
探访上海石库门:初心的萌芽
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门口标语 高云帆摄
8月16日,实践小组的第一站是上海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这里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起点,也是“红船精神”的萌芽之地。踏入纪念馆,实践小组仿佛穿越了时间,回到了1921年那个充满动荡与希望的年代。纪念馆内陈列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场景。实践小组看到当年会议室的原址,仿佛看到了当年13位代表在石库门狭小的空间内,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展开激烈讨论的情景。
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大厅雕像 周轶恺摄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小组了解到,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黑暗时期,列强瓜分、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不畏艰难,勇敢地迈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的步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实践小组深刻体会到党诞生之初的艰难与不易,也更加明白了“红船精神”中首创精神的深刻含义。那是一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勇气,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的坚定信念。
嘉兴南湖:革命理想的升华
离开上海,实践小组的下一站是嘉兴南湖。8月17日,实践小组来到了嘉兴市南湖区,这里是“红船精神”得以命名的起点。在南湖红船旁,实践小组仿佛看到1921年7月23日的那个夜晚,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会议被迫从上海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艘红船上,13位代表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的成立。南湖红船,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
图为嘉兴南湖纪念馆 高云帆摄
站在红船前,实践小组不禁联想到,正是在这艘小小的船上,承载着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伟大梦想。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见证者,更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南湖红船,象征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理想和信念始终不渝。这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实践小组新时代青年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实践小组深入了解了红船的历史背景和它作为中国革命火种的象征意义。展厅内陈列的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长壮大的艰难历程。尤其是纪念馆内的电子互动环节,让实践小组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认识。实践小组明白,红船不仅仅是一艘历史的小船,更是中国革命征途的起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月18日,实践小组回到上海,再次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重温党的历史。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再到中共一大会址,实践小组的红色之旅在这一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实践小组不仅感受到党的光辉历史,更深刻体会到“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周轶恺摄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小组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有了更深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党的根脉。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小组更加明白了这一重要论述的深意。党的根脉在于它从一开始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无论是在石库门的诞生,还是在南湖红船上的继续,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从未改变。
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
“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告诉实践小组,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小组需要创新思维,勇于尝试,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内雕像 周轶恺摄
这次红色之旅让实践小组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不仅仅是革命时期的精神财富,更是实践小组在新时代前行的精神指引。作为青年一代,实践小组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实践小组都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船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合照 高云帆摄
投稿:工商管理学院 周轶恺
审稿:工商管理学院 高云帆